塘邊的含羞草花    

 

我們深愛、最愛、而且以為只有我們能帶給他幸福的那個人

他的幸福卻已經與我們無關了

 

    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mK_1uZ_50Y

 

這陣子看了幾部影展的片子,主題恰巧都與死亡和放下有關

說恰巧,因為影展剛好提供這類影片,也因選片時並未察覺自己的傾向

也許是潛意識急欲探尋這些議題 -- 才會不由自主地吸引這些機緣到來

一直很想為「花神咖啡館記些心得

因為觀看時深受撼動  

 

但近日與文字「相濡以沫」的程度已瀕臨反胃邊緣

且網路上關於這部片子的討論 -- 無論是情節、音樂、拍攝手法、導演理念 --

精闢深入的見解不可勝數;閱讀比自己書寫更受用

想說的只有:

讀到許多影評質疑以輪迴」連結劇情轉折的可信度或有效性

但我覺得旁觀者的「我們」買不買前世因緣的帳 其實都無所謂

重要的是,當事人的「她」需要一個解釋,一個「說法  

才能從如蛛絲般纏縛的情癡中解脫,才能接受:

我們深愛、最愛、而且以為只有我們能帶給他幸福的那個人

-- 他的幸福卻已經與我們無關了

這 -- 無論是對無私奉獻養育唐氏症男孩的母親、或對青梅竹馬一路相知相守的妻子而言 --

都是艱難無比的課題:放手

這個由煎熬劇痛到甘心釋然的過程,影片的呈現(對我來說) 極具說服力

而且,我很感謝   藉由最後那一霎那的、藍空中的強烈銀白閃光

導演沒有應允我們「從此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」的幻想

幸福 -- 只存在於當下;沒有任何延續的保證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清明那天去看一部電影叫使者」  

(寫日記時瞥見日期,才發現在這個日子去看這部電影,還真是冥冥中的絕妙安排...)

理智上不覺得是拍得很好的電影

但我借題發揮,在戲院裡哭得涕泗縱橫

初讀簡介時

只注意到生者一輩子只有一次透過使者請求會見亡者的機會

若遭亡者拒絕,就永遠失去了機會;

但看電影時

心念卻自然轉移到亡者也只有一次重返人間的機會」  

而亡靈並不是長在不滅的 --

被召喚前後,它都以無形存在於天地間

所以,僅此一次的凝聚、重現後

它就真正、永遠地消失

( 如果把消失定義成 無所感知、也無法被感知的話 )


這樣,失去一切的亡者,會以怎樣的深情付與

將這僅存的再現與再感受的機會,獻給留在世間的心愛的人呢?

 

-- 我就是在這種想像中大哭的...

 

 

附帶一提

我是穿著睡衣去看電影的
因為接近中午的時候
已疲倦得無法工作,又焦躁得無法休息
所以從床上爬起,翻查電影時刻表後
隨即出門

甚至連更衣的力氣都缺乏,只仗著車裡有一件備用的禦寒長披肩

於是,府城街頭便出現這樣的形影:

純黑的棉質及踝長衫 + 純黑的毛料長披肩 + 披散的長髮 + 慘白的面容

路上和戲院裡的人,大概會以為撞見清明時節出來度假的女鬼吧!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